怀柔乡村游"俗"文"雅"作
上传日期:2014-2-22  来源:京郊日报 
 

    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,是吸引游客的文化资源;而民俗旅游,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文化旅游,被公认为"朝阳产业"。 怀柔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民俗淳朴浓郁。在发展民俗旅游接待中,区宣传文化、旅游部门和各镇乡、村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,努力把民俗文化和区域特色融入民俗旅游接待,实现民俗文化和旅游经济的"联姻",打造并开始亮出长城文化、满族文化、板栗文化、佛教文化等一张张"文化名片",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、发展旅游产业的内在推力。

    民俗游蓬勃发展 同质化危机凸现
    怀柔民俗旅游发展,肇始于1993年依托神堂峪自然旅游风景区,搞民俗接待的单淑芝、常大妈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,是她们让城里人真切感受到了游山玩水、吃住农家的乐趣,同时也成就了雁栖镇官地村——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。 随后,雁栖湖、响水湖等一批以自然山水为主的景点和以景区景点为依托的民俗村、民俗户,陆续在怀山柔水间不断涌现、发展,民俗接待也由开始的观青山秀水、吃农家饭菜,拓展到冷水鱼垂钓烧烤、果品观光采摘等多种形式。特别是近几年,怀柔民俗游则由长城脚下浅山区向北部深山区拓展,涌现出原始次生林孙栅子、北方水乡东帽湾、八旗文化新村七道梁和项栅子等,使清山秀水更加美丽"富饶"。截至目前,怀柔区已发展民俗旅游村32个,其中市级22个,各类民俗旅游经营户3200多户。去年,全区民俗接待超过500万人次,加之在旅游景区就业收入,农民1/3收入来自旅游和民俗接待。
    作为一种深受市民欢迎的旅游产品,怀柔区的民俗旅游接待十余年来蓬勃发展,且规模不断扩大,吸引游客越来越多,农民也从中获益颇丰,成为就业和致富的重要渠道。不仅如此,农民还开阔了眼界,培养了市场观念和新的经营方式、生活理念,增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。
    然而,同很多地方一样,京郊民俗旅游在发展中"百村一面、千户同形"的同质化现象凸现,互动性不足也越发影响了游客热情。这体现在民俗游的形式主要是看山水采果品吃住农家;民俗户大多"外观楼房化、住宿宾馆化、文化OK化、饭菜流水化、服务简单化",该留的没留,如特色民居、民俗文化、原汁饭菜;该变的没变,如规范服务、强调细节。民俗旅游洋味(城市味)浓了,土味(农味)少了,很多民俗户不了解城市游客来这里不仅仅是感受观山看水,还是在远离喧嚣、宁心静气、回归寻根,以致一些乡土气息与本色民俗逐渐消失,缺少了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。在许多游客看来,很多地方的民俗游好像白开水,而不是沁人心脾的山泉水。
    为此,近几年在发展民俗游中,京郊开始由政府引导对民俗旅游进行规划规范。怀柔区依托新农村建设,不断加强民俗旅游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,同时还开始从个体自发的建设文化接待户到区域、镇乡自觉整体打造民俗游文化名片。

    文化和旅游"联姻" 民俗游"文味"更浓
    怀柔文化资源丰富:61.5公里明长城横穿区境东西,慕田峪、黄花城、北京结、箭扣等闻名中外;千年古刹红螺寺建于晋,盛于唐;汤河川彭姓满族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;明代板栗园里内树心虽空,但仍枝繁叶茂、果实累累的老栗树,则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;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的成功举办,更为怀柔留下了世妇会文化资源…… 按照"文化立意、民族特色、经济发展"的思路,怀柔区正努力实现着民俗旅游和当地文化、特色结合。
    "'长城影友之家'就是我家的名片",位于箭扣长城脚下的雁栖镇西栅子村赵福清自豪地说。近年来,赵家每年接待拍长城的摄影爱好者上千人,家里到处挂着影友作品,春、夏、秋、冬的长城,朝霞、落日、雨天、云雾中的长城,其中"腕儿"的作品不少。赵家人说,搞民俗旅游,要有原汁原味的文化,我们要把"影友之家"这个长城文化品牌做好。
    渤海镇响水湖长城脚下的庄户、大榛峪两个村,李永合等一批民俗户家中不仅装饰悬挂着长城图片,还备有相应的长城资料和书籍,户主们都能讲讲当地长城的故事。怀北镇河防口、大水峪民俗户在依托长城发展的同时,还作起了美食文章。九渡河镇提出了打造"五彩九渡河"发展思路,五彩即青色长城文化、庙上村红色旅游文化等。
    不仅如此,外国人也作长城文章。美国人萨洋在慕田峪长城脚下开办的小园餐厅,不论是餐厅和住房,从每个角度都能看到长城,吸引了大批外国长城发烧友的光顾,同时也使怀柔长城文化得到发扬光大。
    如果说,长城脚下的民俗村突出"长城文化",而111国道沿线的汤河川地区近年来正在不断挖掘"满族民俗文化"。 为挖掘和依托满族文化,发展民俗旅游接待,由区宣传文化部门牵头,汤河川三乡镇共同搭建满族民俗文化平台,汤河口镇借助西洋参优势发展起了汤河养生文化。长哨营满族乡办起山货大集、恢复满族美食,并开始建设满族八旗文化新村,七道梁正白旗、项栅子正蓝旗两个满族文化新村已建成并对游客开放。喇叭沟门满族乡搜集整理珍珠球、赛呼威、蹴球等近50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,新开发建设了"一善二箸三星照户"、"龙王庙"、"将军寨"、"七仙盆"等多处景点,并在下河北村复建了满族文化遗址"千总府",在乡政府所在地建起了满族文化陈列馆,征集满族民俗文物800多件,免费供游人参观。

    打造"文化名片" 文化旅游互动共生
    如今,说起怀柔的民俗旅游,不仅怀柔人自己如数家珍,熟悉的游客也会说出一二三四,怀柔民俗游有看头、有玩头:
    ——探寻长城文化就奔慕田峪、黄花城、官地;
    ——感受佛教文化就去红螺寺圣泉寺、红螺慧缘谷;
    ——了解板栗文化、五彩文化就到渤海、九渡河;
    ——体验满族民俗文化就去汤河川;
    ——雁栖"不夜谷"、"夜渤海"等闻名京城的虹鳟鱼沟不仅虹鳟鱼板栗、长城闻名,近两年努力提升文化内涵,建设了乡村艺术品大集市、墙体雕塑、艺术造型、农具展览;
    ——距今已有180多年历史的"敛巧饭"成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发展民俗旅游接待的"文化名片";女"二魁摔跤"则成了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的"文化名片"……
    正在精心打造的一张张或古朴或亮丽的"文化名片",增加了怀柔民俗旅游的内涵,"百村一面"正变成"百态千姿"。
    怀柔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不仅首次和端午节结合,还首次推出了满族大型歌舞《吉祥汤河》,展现了清初满族人口进入汤河川,和当地人民开拓发展融合互助的故事,并加以历史传说,成为全面展示满族文化风情的纯朴画卷。期间,全区满族村的运动员参加了满族"莫勒真"大会,珍珠球、赛呼威等11个项目走上竞技场,许多游客也加入这妙趣横生的运动中,留下了"游在汤河、乐在满乡"的美好印记。
    可以说,怀柔民俗游借助文化充满了生机,同样,怀柔文化和民俗也借助旅游越发兴旺。一大批有关长城文化、满族文化、世妇会文化的书籍、画册、光盘、文章、宣传页应运而生,更多的人因此知道了怀柔和怀柔文化。蹴球、二魁摔跤等9个项目进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,琉璃庙"敛巧饭"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。
    "只有民族的,才是世界的"。有人说,民俗是活的文化。只要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,无论地理位置多么偏僻,旅游开发照样能找到制高点。我们期待着,京郊民俗旅游的发展都能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"文化名片",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富足。




青龙峡水泊人家农家院 青龙峡农家院首选
 
Copyright © 20132014,www.shuiporenjia.com All rights reserve
版权所有 © 北京市青龙峡水泊人家农家院
地址: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大水峪村430号